2018亞洲創新力表現:亞洲雖持續成長但動能不足、臺灣「量」的產出C/P值高
針對國家創新力的衡量常見以全球視野直接比較各大洲的國家與企業,然而,這種作法將忽略區域性競爭的特徵與企業在區域內技術布局的細節。因此,本團隊今年度針對亞洲國家及企業進行2018亞洲創新力表現的美國專利數據分析。
從下圖的亞洲、北美、歐洲的近年美國核准發明專利產出件數均有成長。然而,若觀察專利數所佔比例來看,則可發現北美洲的比例在2018年已恢復到2015年的水準達50.85%,而歐洲則是自2015年的13.12%成長至15.60。至於亞洲的佔比則自2015年之36.02%逐年降低至32.89%,顯見亞洲的表現雖然逐年持續成長,然成長動能不若北美以及歐洲,因此整體專利數佔比呈現持續下跌。
下圖鎖定亞洲主要國家的日本、韓國、中國及臺灣來觀察美國核准發明專利件數的歷年產出趨勢,日本與中國的自2015至2018年的專利件數佔比呈現成長,但韓國與臺灣則是呈現下跌,而臺灣的專利數則是自2017年起落後中國並名列亞洲第四。而這也正是國內各界憂心的臺灣創新力與韓國差距逐漸拉大,且亦遭中國超越。
若單純僅以專利件數來觀察,臺灣的美國核准發明專利數佔比的確逐漸落後其他亞洲主要國家,但是比對各國的GDP規模來看,則可從下圖發現臺灣的每千億美元GDP可產出的美國核准發明專利數遠高於亞洲其他國家。根據學者研究發現,國家GDP的成長將可同步帶來該國代表創新表現的專利數成長,但是專利數的成長並不必然帶來GDP的成長。因此,由下圖的臺灣單位GDP表現帶來的美國核准發明專利件數優於韓國及日本,更遠高於中國。顯見臺灣在專利「量」的產出C/P值是高於亞洲其他國家的,這裡僅提到臺灣在美國專利「量」的產出C/P高,至於專利「質」的產出C/P值則又是另一個複雜的分析過程了。